无限文学

第517章 朕出十亿钱建殖民公司,何人要一起入股发财?(第1/2页)

就这样,刘贺依靠皇权、民心和新军这三件利器,将世家大族彻底压服了下去。

在驿站和亭卒快马加鞭之下,刘贺在大朝议上的变法决心,再次以诏令的形式下发到了大汉各郡国。

《长安月报》更是抓住了机会,连篇累牍,一连登载了数百篇关于新政的记事文。

原来的《长安月报》是一月两期,现在则是一月六期。每期的《长安月报》一印出来,也会由亭卒快马送到关东各郡国。

三五天之内,纵使是远离长安的广陵国和交趾郡,也能读到这新鲜出炉的《长安月饼》。

如今,长安城里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专门靠给《长安月报》写记事文为生。

这个群体中既有热衷新政的微末官吏,也有想当君子儒的儒生,甚至还有识字不多的贩夫走卒。

不管是何人,一个字值两钱,一个月写个两三篇的记事文,赚到的钱就足够养家糊口了。

登载出来的记事文依旧通俗易懂,紧跟时事,绝不会有半分的佶屈聱牙。

那一篇篇的记事文读下来,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了解朝堂局势:

《昌邑郎队率惊眉其人》《咸亨酒肆诞生始末》《庶民的胜利》《土地兼并不可取》……

《不管是循吏还是酷吏,实心任事就是好官吏》《变法好,变法好,百姓能吃饱》《平陵县新风》……

《大汉好男儿何处去,自然投军去》《科举之风》……

在这些记事文的大事宣扬之下,革故鼎新的变法之风,终于从未央宫席吹了出来,席卷天下,成为了大汉新风尚。

这就是刘贺的高明之处。

在新政推行之前,声势先不要太大,因为风吹得再大,也可能得不到百姓的理解。

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朝堂上的动荡不如果不和百姓的切身利益产生关联,他们是没有心思关切此事的,更别说投身其中了。

如今的几轮新政下来,寒门庶民都尝到了甜头,再加上这些记事文的宣扬鼓动,新政变法就与庶民百姓挂上了钩。

一时之间,街头巷尾,人人都在热议此事。

当一件事情在占人口大多数的阶层中形成风气时,自然而然会在整个社会中形成潮流,进而吸引许多非本阶层的人参与其中。

开始的时候,只有庶民百姓热衷谈论新政,到了后来,世家大族也开始热衷谈论新政。

尤其是世家大族中的年轻人,更是以年轻的天子为楷模,终日将“革故鼎新”“富民强汉”“争当君子儒”这些话挂在嘴边。

而且还不仅是在口头上谈论,这些世家大族的年轻人还亲自投身其中,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拥护。

叛离家族,主动投军,前往边郡戍边;因父兄不支持新政,与之彻底决裂,另立门户;更有甚者,继承家业之后,将半数家訾捐出,充做国用……

大汉上下都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风气中。这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直追百家争鸣的时代。

其实,不只是世家大族的年轻人,就是世家大族中那些最老奸巨猾的家主,也开始顺着天子新政的思路寻找可乘之机。

既然这新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反抗只有死路一条,那唯有仔细寻找到生发的机会,才有可能从中获利。

于是,这些深居高门大院之后的“老麻雀们”终日聚在一起,彻夜苦读天子的诏令和《长安月报》的记事文……

很快,还就真的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生发的路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带着美女闯三国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乱世种田日常(HP)Forgive朕,乃万岁!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朕,剩者为王我在水浒做奸商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玄天宗修行记事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大唐小说家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我家娘子太体贴明末:边军不退我在异世界召唤春枝缠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臭县令朕怀孕了我在三国逆转乾坤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谍战风云录:大宋谍海无名清末土司王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