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神武52年,在联军先后攻克原银杏国、白马国以及魏国,将妖族大军赶出南瞻部洲之后,商王朝的兼并进程就正式启动。
神武54年,
在经过两年的整合之后,乾元正式下旨,第二次迁都。
不用说,
新的都城,正是原商王朝都城商丘。
商丘不仅位于南瞻部洲的中心,更是整个禹余天的中心,坐镇商丘,可俯瞰四大部洲,威慑天下。
鉴于商丘这个名字,带着太过浓郁的商王朝气息,在萧何的提议下,决定将商丘更名为神都。
也算是跟之前的大乾,一脉相承。
皇宫,紫宸殿。
大殿之内,乾元正在召见姜尚跟鬼谷子。
过去五年,乾元之前召唤的百余位文臣武将,随着大乾疆域的不断扩张,都得到了重用,成为大乾朝野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姜尚跟鬼谷子两人,更是一举成为乾元的左臂右膀。
随着战争落下帷幕,大乾一统禹余天,乾元更是准备来一次官吏大调动,最先做出调整的,正是被视为大乾中枢的内阁。
吏部、礼部等主官将不再入阁,取而代之的,则是内阁首辅领衔的豪华阁老团队,成为大乾的最高政务决策机构。
除了首辅姜尚,还有萧何、房玄龄、寇准以及严嵩四位阁老。
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跟着,则是关于军机处的调整。
乾元决定,将军机处更名为枢密院,为大乾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地位比肩并内阁。
枢密院枢密使为鬼谷子,副使张良。
除此之外,郭嘉、敦亲王乾恽、裴矩、贾诩四位原军机大臣,也将一并留在枢密院,组成一个超级豪华的决策团队。
大乾的这一文一武两大机构,阵容之豪华,可谓旷古绝今。
再之后,则是对朝廷各部主官的调整。
朝中十部,除工部尚书长孙冲留任之外,剩下的九位尚书都被下放到地方,去出任行省总督一职。
也算是完成一次朝廷跟地方的人才交流。
张廷取代梅里奇,出任吏部尚书。
范蠡取得苏辙,出任财部尚书。
再就是,王守仁执掌礼部,杜如晦执掌兵部,卫鞅执掌刑部,范仲淹执掌农部,范蠡执掌商部,裴蕴执掌民部,司马光执掌学部。
除了十部主官的调整,还有诸如魏征执掌都察院,狄仁杰执掌大理寺,孙武执掌超神学院,长眉真人执掌帝国道院等调整。
上位的,基本都是大佬。
由此可见,但凡是历史上独领风骚的人物,在哪里都会迸发出耀眼光芒。
除了在朝中各部任职的,其他被召唤的文官,基本都是在地方任职,一个个都是封疆大吏,替大乾守牧一方。
在一统禹余天之后,大乾下辖行省依旧多达三十六个。
得亏有这么一批文官大臣支撑着,要不然,就算拿下了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安抚起来,也会手忙脚乱。
最后,自然是关于军队的调整。
虽然整编了商军,但是,大乾仍旧维持19模式,也就是禁卫军团加九大兵团,不再增加新的番号。
所不同的是,因着军队扩编,准备对兵团编制进行调整。
一开始,一个兵团下辖八个师团,合计十万大军;对朱雀王朝宣战之后,每个兵团又临时扩编了四个师团。
整编商军之后,扣除伤亡,每个兵团的兵力也将达到二十万。
因此,
乾元决定,在兵团跟师团之间,设立军团一级编制,每个兵团下辖三个军团,每个军团下辖五个师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