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文学【55wx.org】第一时间更新《[唐]大唐长安》最新章节。
入了三月,宁村已经欣欣向荣。
村南有公塾,日日都有小儿诵书声,每日清晨,男男女女伴着孩童读书声背着农具到田地中劳作,村中的卤味也卖的红红火火,如今已经不只是在江陵城买了,她们开拓了新市场,冯娘子带着几个人守在码头,将卤味卖给过往的货船。
江陵是水道运输要塞之地,来往的商船无数,商人富贵,多愿意花些小钱买点卤味犒劳五脏庙。
李长安又带着王缙去了另一村子,此村名为山前村,依山傍水,比起宁村还要大一些,共有九十六户人家,四百二十七人。
山前村的百姓也曾受过李长安的恩惠,李长安在上岁就已经将曲辕犁推行到了整个漳县,山前村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山前村就挨着宁村,宁村这半年来的变化他们是看的清清楚楚,说不眼红是不可能的,如今李长安这个小财神来自自己村子,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
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李长安一开始的想法是让山前村种植甘蔗,她可以出资在这一片地方建一个制糖作坊,作为上下游产品的中间链接,让几个适宜种甘蔗的村子种制糖作物,而后制糖作坊收购甘蔗,雇佣本地的百姓制糖,再将制作出的糖卖给宁村和其他几个未来也会使用大量糖制作货物的村子。
实现种甘蔗——制糖——买糖——制作糖类衍生货物产业链,将漳县发展成一个小型糖类产业区,提高全县百姓的生活水平。
找适合种植甘蔗的田地颇为顺利,山前村的许多户人家都和宁村有亲戚关系,或多或少都知道李长安的本事,他们大部分人都愿意拿出一小部分田地来种植甘蔗。
总归也就一家拿出一两亩地来种甘蔗先试试水,若是不成,其他几十亩地也能供得上一家人吃喝。若是成了,明年再多拿几亩地来种甘蔗就是了。
只是在勘测田地是李长安还发现了意外之喜,山前村的田地中有一部分居然不是旱地而是水田,其中要种植的庄稼就是水稻。
此时最普遍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水稻虽然已经在江南道广泛种植了,可在江南道之北还是不多见的。
不过漳县还真的挺适合种水稻。
李长安带着王缙骑马将整个漳县转了一圈后得出这个结论。
漳县
内有一条长江的小支流这条小支流又分出了数道更小的小河和小溪在漳县的土地上仿佛一张网状血管为漳县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水流。
她又去找孟浩然要了县衙库房的钥匙带着王缙将漳县二十年内的天灾记录都翻了一遍漳县这么多条小河居然二十年都没发生过淹没田地的灾害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十三年前这一段长江泛滥连带着漳县内这条小支流水位都抬高了半米算不上什么大灾。
而后的几日李长安带着王缙连着孟浩然都一并拉了过来一手拿着县衙登记的田地薄册一手牵着马一点点走遍了漳县下属十七个村子和漳县郊外查看田地情况。
漳县是下县人口不满两千户荆州这个上州里面一共就三个下县漳县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挨着江陵城的下县。按理说漳县地理位置不错不应当只是一个下县。
如今李长安找到了漳县人口为何这么少的原因——漳县内的田地少能养活的人口自然也就少。
小麦不喜潮湿
“不过倒是很适合种水稻。”李长安目光看向孟浩然疑惑问“这么适合开辟水田难道前面那么多任县令都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垦水田吗?”
开垦荒地这是政绩啊。
孟浩然想了想:“许是他们都不知道漳县适合开垦水田吧。”
李长安一开始还不知道孟浩然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两天后她就知道了。
本来李长安是来找孟浩然商量召集人手开垦水田一事她去问过裴素荆州气候适合种中稻也就是四月底种水稻如今三月初若是紧赶一些两个月也能开垦出不少亩水稻还能赶上今年种植。
可一踏入县衙一个魁梧的中年男子就匆匆在她身边穿过往后衙方向去了看方向应当也是去寻孟浩然。
李长安确定他在路过自己的时候瞪了她一眼。
来者不善啊。
李长安慢吞吞放慢了脚步她脑子转了一下就猜到了此人的身份身材魁梧穿着官服对她态度肉眼可见不友好应当就是那个和孟浩然不对付的漳县本地豪强王县尉了。
王县尉的确是得到
了手底下的小吏报信,知道李长安来见孟浩然才匆忙赶过来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段子园】《成为雍正妹妹之后》《我是一颗武装卫星》《封神:开局被抽龙筋》《轮回乐园》《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小僵尸也想世界和平》【知乎小说网】《游戏搞到一个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