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修建的很像是现代的图书馆了,运用的也是现代图书馆在还没有计算机系统时科学的管理和分类方法。
图书馆中可以借阅和抄录书籍,需要办理借书卡,笔墨纸砚可以自带也可以在图书馆商店购买。图书馆中借阅旧了的,不能再被借阅的书籍,则会低价处理卖出。
学宫则广邀天下贤人办学讲学。在这里他们可以宣扬各个学派的言论,普通老百姓都能来听课。官府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组织官方的人员讲解比如种植、养殖、纺织等方面的技术,听课者需要一个铜板的入场费。
讲课者可以得一半入场费,剩下的则由学宫管理处收取,做为组织和维护的费用。
图书馆和学宫还有许多细致的规定,这些都是宿谊教给刘荨和司俊的。宿谊在自己所处时空兴建学宫和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相关制度已经比较成熟,刘荨和司俊可以现学现用。
因在战国时候,就有学宫出现,所以虽然在当世罕见,只要有古可循,就算是最古板的人也不觉得有问题。
但他们不知道,兴建图书馆和学宫只是第一步。世族豪门都有自己的藏书和人才储备,本身声望也足够大,不需要在图书馆借阅书籍,也不需要去学宫向平民百姓讲课来推销自己的学说。图书馆和学宫就是为庶族贤人学子们准备的场所。
当庶族的学子和贤人们被学宫和图书馆吸引到成都之后,刘荨和司俊就要开始第二步计划了。
第二步计划,便是科举取士。
科举取士,打破士族门阀对人才供给的垄断,这才是刘荨和司俊真正的目的。
若是天下安定之时,刘荨只需要发一道圣旨,天下学子自会蜂拥而至。但现在天下处于战乱中,学子们长途跋涉,需要面对许多危险。而且消息也不畅通。
刘荨只能先放出学宫和图书馆的消息,吸引大量人才进入成都之后,再开科考试,才有足够的人应考。
而且那时候,刘荨可以做出这种选拔人才的事,士族门阀也会心生麻痹,不会联想太多。
天下战乱不休,地区和地区之间被不同军阀隔断,本来由各地乡绅望族推举人才变得不可行。皇帝陛下要选拔人才,自然没有比考试更简单易行的手段了。
他们不会想到,这考试取士的手段不仅仅是用于战时,也会延续到战后。
当刘荨在朝廷中塞进了足够多的庶族人才之后,这些人天然就和世族形成对峙趋势。到时候世族出身的官员再想反对科举取士,让庶族人才跳过世族的筛选直接进入朝廷,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全益州上下都对学宫和图书馆交口夸赞。连刘荨派往荆州去帮助李昂的班底,都有些忍不住想要回成都,瞻仰这读书人圣地的冲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多趣阁】【比奇楼】《逢君》《炮灰的人生2(快穿)》《从泰坦尼克号开始》《洛杉矶之狼》《泰昌大明》《玄鉴仙族》【小蓝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