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文学

第49章 赵构开大挂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转载请注明来源:无限文学55wx.org

赵构略一沉思,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根据做事的动机和目的,相对而言,这个,我姑且叫‘相对论’。任何法度,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都应该做到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我把它叫做‘与时俱进’。

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包括元丰改制,都在试图给这个国家注入新鲜活力,这是进步的表现。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事与愿违,甚至恶化。究其原因,一是利益,二是制度。”

到这,赵构停顿了一下,在想着怎么措辞,无意中看到厅中众人,一个个犹如学生上课一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大气不出,眼睛直勾勾盯着赵构,像盯着一个外来物一般。

赵构忽然想起,这是在大宋,不是在后世大学的阶梯教室,自己又开挂了。如此大量的后世信息扑面而来,这几位不困惑才怪。在古代,越是看不透的帝王术,才具有真正的王霸之气,君不见,始皇嬴政的阿房宫,光前殿就占地五十五万平方米,高台达十二米以上,换成现代,你站在相当于七十七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上,仰望一个站在近五层楼高的人,那是什么感觉?

什么是洗脑?反复灌输,强制接受。当然,对这些精英,不适合这种模式,那就用海量的现代理念去不断冲击他们的大脑,直到他们开始怀疑人生。

赵构于是接着开讲:“利益,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集体、宗族、家庭、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性的东西,正所谓‘下熙熙,皆为利来;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逐利之心,人皆有之。有错吗?没有,关键是什么呢?关键在于利从何来?利往何去?

韩稚圭言,是取利于民,与民争利。我姑且问一句,民利在何处?我大宋遵循‘守内虚外’之策,朝廷入不敷出,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岁入2224余万缗,支出一半,尚有半数节余;禧五年(1021年),岁入余万缗,支出余万缗,节余2407万缗;皇佑元年(1049年),岁入余万缗,收支趋平,已无节余;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岁入为余万缗,支出万缗,又有非常支出1152万缗,出现财政赤字1573余万缗。朝廷收入逐年减少,而支出有增无减,财政赤字数额逐年增加,累世所藏,几乎扫空。”

一大串数字出来,就像一串串炸雷,轰在大厅众饶脑袋上。这应该是户部尚书的账本子啊,怎的王爷如此精晓?几个人中,欧阳珣、邓肃二人宦海多年,汪、陈二人尚未算真正迈进这个门槛。一番话下来,都不禁心里且惊又喜,惊诧的是赵构一位年轻的王爷,能对下面的事情摸得如此清楚,而且直指户部财政大计,这不是一般王爷所能有的,如此来看,是个不好糊弄的主儿;喜的是,看起来,这位康王赵构,不像东京汴梁城里宫里宫外所传的那样,单是这个思想,这份见识,就比其他王爷高了一头。

赵构继续开挂道:“入不敷出,怎么办?加赋!于是,除了田税外,又增加义仓税、身丁税、杂变税、折变税等,徭役之外,还有差役,城郭之中,尚有科配,全美先生,在您看来,如此赋役,可还合理?”

欧阳珣汗都下来了,方才是话赶话,仗着文人之气,斗胆和赵构请教,实际上,却没有多少功课提前来,但也是有地方从政的经历,自是知道治下民的疾苦,不少庶民为了逃避繁重的赋役,不得己,将自己的私田投于大户豪绅名下,致使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这些大户豪绅,多有背景,有的甚至就是高官勋贵,名下之田,自是不用交税,国家收入不见增加,只好继续加派,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激化,欧阳珣怎么会不知道呢?

略拭额头,欧阳珣揖礼道:“王爷明鉴,庶民无力支付税赋者,十有八九。”

赵构点点头,请欧阳珣入座,神色庄重道:“虽是如此,自太祖开国,采取之国策的‘守内虚外’,也可以是‘攘外必先安内’,单从这个政策本身讲,没有错。但刚才我讲了,任何一件事,要辩证的去看,要相对而言。‘守内’,怎么守?守什么?‘虚外’,是对外策略的虚?还是真虚?还是不得不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是要出大问题的。对内的本质是什么?王愚见,觉得应该是国富民强。只有国富民强,才能攘外不虚。”

赵构接过吴喜递过来的一杯茶水,喝了一口,继续道:“庆历新政也好,熙宁变法也罢,都是旨在实现‘国富民强’这个问题,但为什么都中道夭折,半途而废?我朝历朝历代不乏大智大贤,范文正公和王介甫公,都是大智慧者,其所倡导的改革,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可为何执行不下去,直到完全废弃?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赵构看了看欧阳珣,道:“方才全美学生提到‘青苗法’,介甫公的本意是好的,民无力承担的,由国家先补贴进去,来年还本息,旨在鼓励农桑。‘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本朝万万子民,吃饱肚子穿暖衣,在我看来,是头等大事,介甫公,怕也是这个本意。但有时候,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动机是好的,但目的往往达不到。个中原因,不知大家想过没有?”

赵鼎一直也没话,赵构几次看过去,他都在凝神沉思。这和赵鼎一贯稳重的性格有关。不料,这个时候,赵鼎开口了。

“大帅,”他叉手揖礼道:“鼎,权值开封府士曹,和百姓多有接触,介甫公的新法,下面的庶民确有抵触,无他,还不起!我们来算一笔账,寻常田税‘见税什伍’,这就是一半,亩产二、三石不等,以三石丰产为例。一户四口之家,有私田十五亩,此为下户人家,一年两熟,年收入九十石左右,两税约占五十石,其余各税可占十五石左右,尚余三十石左右,约合三千六百斤,人均日用度在二斤多一点,再折合日常花费用支,人均口粮仅能解决温饱,一但遇上灾年,就要节衣缩食,倘若大灾之年,颗粒无收,或卖地,或借贷,自此,由主户之家,变为客户。但如果是分成地租,还要多上一二成,许多主户或佃户,一年下来,好年景,还勉强糊口,遇上灾荒年,只好背井离乡,家中人口多的,只好卖儿卖女,也不罕见。介甫公的‘方田均税法’,本可以缓解这个局面,无奈反对者众,也是不得行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三羽堂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无限文学55wx.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带着美女闯三国我在异世界召唤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大唐小说家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金玉满唐我在三国逆转乾坤臭县令朕怀孕了继兄不善明末:边军不退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我家娘子太体贴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HP)Forgive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春枝缠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大宋小农民清末土司王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最狂上门女婿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乱世种田日常朕,剩者为王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倒拔三国朕,乃万岁!我在水浒做奸商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